今年我们妇联工作的重心是“好家教成就好家风”,“三八”妇女节,我们围绕家庭和孝文化、健康文化、亲子文化、艺术文化,突出“和睦建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三大主题启动了衡山县首届家庭文化节活动,期间有幸邀请唐群英长孙唐存正老先生来我县电视台录制《唐群英的家风与家训》专题讲座,在认真学习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对唐群英一生的成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初识群英女士,是在10多年前一口气读完《唐群英评传》一书之后,她那巾帼不逊须眉之气、钧天换风之志,以及秀出班行的才气诗情无一不令我血脉贲张,敬佩不已!那时就想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与家庭环境让她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女性被封建礼教强压在社会底层的旧社会,可以冲破世俗的牢笼,为争男女平权而勇敢决绝,义无反顾,从不屈服,从不言弃!在《唐群英的家风与家训》专题讲座里,唐老告诉了我: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从小接受到的良好家风的熏陶和严格家训的教育!
首先,是来自其父唐星照对她的言传身教。唐群英的父亲唐星照将军,19岁血气方刚入伍,因勇武侠义、智勇双全而屡建军功,屡获提拔,32岁时官至提督,受赠“长勇巴图鲁”,诰授振威将军,其妻曹氏诰封一品夫人。然而荣极一时的唐父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急流勇退,33岁便退隐回到自己的家乡衡山新桥黄泥町,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家宅三吉堂,并且特意将自己最初居住的三间小瓦房扩建为独立的书房,取名为“是吾家”。唐星照还请来当地最好的先生,在“是吾家”书屋开办家塾,唐星照的四个女儿、两个儿子以及多个亲近子侄,先后在“是吾家”接受开蒙教育,学习诗书礼乐,日后大多成才。唐星照自己也俨然一名新生,时常在“是吾家”虚心听讲,与先生研讨学问,而且因为对风水地理学的兴趣渐长,他买了很多相关书籍日日研读,逐渐由一名武将转变为深受当地乡亲赏识敬慕的儒士。
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俗,女子无才便是德,儿子才是传后人。但是即使是长大后要外嫁的女儿,唐星照对于她们也是十分注重培养教育的,他为四个女儿取名希孟、希范、希陶、希欧,其意就是希望她们学习孟子、范仲淹、陶渊明、欧阳修,个个成为学有所用之人,因此不仅让女儿们进私塾读书写字,还经常与他们讲梁红玉、穆桂英、花木兰的故事,尤其对三女儿希陶,也就是唐群英,更是厚爱有加。唐星照有一次跟私塾先生谈起:“陶妹子才情俱佳,若生为男儿,定可光大门楣!”没料到此话恰好被生性豁达豪爽的唐群英听到,当即反驳道:“女儿就不能光大门楣吗?”将门之女的唐群英,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才10岁的她便央求父亲教她骑马练剑,金戈铁马半世生涯的父亲并未过多推辞,甚至为女儿的英武豪气暗自赞赏,亲自教她习练剑法,安排专人当她的马术教官兼随行亲兵。
唐星照虽未到花甲便与世长辞,但他一生爱国忧民、勤勉好学、淡泊名利、淳朴善良、关爱邻里、怜贫助困,他用他厚重的一生影响感召着他的子女,他用他的开明托举起唐群英与其他女子不一样的命运。
其次,是来自于其母曹夫人的识大体、明大义、通情理。唐星照去世以后,三吉堂由唐群英的母亲曹太夫人掌管。大家闺秀出身的曹太夫人知书达礼、仁慈宽厚、豁达乐观、贤慧能干,当她发现小时候的唐群英几次三番扯掉裹脚布的叛逆之举时,并未过多强制反对而是认命默许;在唐群英痛失丈夫与爱女后,力排世俗偏见迎接爱女大归娘家;当她得知心系国家兴亡的女儿不甘居于三吉堂斗室,决意踏波东渡日本求学时,强忍难舍情怀,支持女儿自由高飞;为了保障女儿东京留学顺利以及日后生活有依靠,曹太夫人又果断决策,将家中230多亩田产一分为三,由唐群英与哥哥、弟弟分享家产,而唐群英坚持只要其中三分之一的一半,另一半作为家中公产。就这样,在那个女子没有继承权的旧社会,唐群英在母亲的支持下,享受到了与家中男儿同等的权利。唐群英日本求学归来后,曹太夫人考虑自己日渐年迈,始终担忧无儿无女香火无继的三女儿,于是提出将小儿子唐乾一的第二个儿子过继给唐群英作抚子,趁自己健在,正式举办了过继仪式,从此,乳儿绕膝,填补了唐群英内心的巨大空白,也让她得到了情感上最大的慰藉。
曹夫人冲破封建礼教、抛弃传统观念的种种举动,让唐群英在孤苦无助时获得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和经济帮助,曹夫人深明大义、仁慈善良的博大胸怀,让唐群英在寂寞失落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幸福。
正是在这样一种家风家教的熏陶浸润之下,唐群英才能于豆蔻年华就能吟诵出“邻烟连雾起,山鸟唤晴来”的惊人诗句;才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而扯掉又长又粗的裹脚布;才会为了争男女平权而“三闹参议院”、掌掴国民党元老宋教仁、林森;才不惜耗尽祖遗家产、倾其半生热情和精力致力于普及女子教育,先后创办10所女子学校;也才成就了她那荡气回肠、美丽传奇的一生!她参与发起和领导的女子参政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耀眼开端,被万国女子参政会称为“在东方作第一声惊人之鸣”,英国女子参政组织赞其“开世界女子参政之新纪元,作全球文明各国之模范”!她被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邓颖超称她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界的“英雄人物”,康克清题词赞她为“一代女魂”!岁月峥嵘,烙在唐群英身上的这些历史印记,正是因为有了唐氏家风的支撑才历经风雨传承了下来,才得以延绵不绝、熠熠生辉!
西方有一句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有人理解为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母亲的手,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诚然,“一个优秀的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推动摇篮的手应是父母的手,是家长的手!这推动摇篮的手是温暖柔软的手,也是坚强有力的手,不仅要给孩子带来爱的陪伴与滋养,为孩子扫平成长道路上的阴霾和伤害;更应为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为孩子托举起一个人格健全、德行丰厚的人生!是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神圣、如此伟大。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最为持续和深刻,特别对人格操守的塑造、志向品行的培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子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社会栋梁人才的必要条件。好的家教得益于好的家风,一个家庭的家风,也称“门风”,是指一个家族或家庭祖祖辈辈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家风是家族全体成员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集体当中每个个体一生成长的精神足迹,当家庭中的每个个体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也将展露无遗,成为整个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的个体因素。家风若淳正,则万物清明;家风若不正,则污秽尽来。
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无论社会发生多大变化,无论时代历经几多变迁,中国人历来把家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比如周公之《诫伯禽书》、《论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书》以及现代《傅雷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强大的精神力量......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培育优秀家风成为历代先贤立家处世之本,一个贤良的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浓浓的家国情怀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和灵魂深处,良好的家风犹如不熄之火种,贵名节、重家声成为中华民族沿袭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习总书记对于“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家庭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妇联组织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妇联组织在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方面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全国妇联倡导发起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就是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各级妇联组织都在积极响应并行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立足家庭,引导广大妇女自觉传承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全社会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作为妇联组织,应该注意做好几个结合:
一是与继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包含了无数优秀的家风家训。优秀的家风并并不是深奥玄妙难以捉摸的大道理,相反,都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例如唐群英父女共同提炼出来的三吉堂的家风家训:“忠心报国,孝敬长辈,诚信做人,宽容处事,厚道待人”;例如许多普通老百姓家庭提炼出的言简意赅的优秀家风:“勤奋、节俭、诚信、清白、孝顺、友善、自立、礼让、仁爱、互助、文明、谦逊、正义、宽容、责任”等等。这些都是历代家庭育儿持家的基本传统美德,是经过先人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之后具体化、条规化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经过历史横流的不断冲击锤炼,虽历经沧桑,至今依然让人启悟、让人警醒,依然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全社会都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传统礼仪道德不能丢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遗失,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曾经那么辉煌灿烂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经衰落,只有中华文明才能够绵延至今,就是因为以儒释道文化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结果,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软实力!
二是与家庭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我县有10多万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向文明迈进一小步,整个社会就向文明迈进一大步。这些年来,我们在城乡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创业、最美湘女”活动,培育、挖掘、宣传优秀妇女典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贯穿在文明家庭创建过程之中,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工作实效性。今年,我们启动了首届家庭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最美家规最美家训”征集评选、“家教大讲堂”公益巡讲、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培训、“最美庭院”评比、“传承最美家训,共绘美好家园”首届千名少儿风筝节活动、中华经典诗文家庭诵读会等十大活动,用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的向善力量影响辐射至全县广大家庭。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切入点,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抓手,发挥“妇女之家”的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和选树典型活动,通过晒家规家训、讲幸福故事、秀未来梦想,提升家庭文明程度。
三是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朱德同志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对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关于母亲的故事令人动容,从中可以听到一个成功的儿子对母亲感激思念的心声;唐群英如果没有一个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好母亲,只怕难以实现她一心报国救民的夙愿。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妇女作为家庭繁衍、家庭亲情的纽带,在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家风的倡导、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母亲”的角色似乎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很大程度上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放大了说,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也许百年前的唐群英正是意识到女子教育的重大意义,才疏财兴学,创办女子报刊、开办女子学校,“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我县有20多万女性,提升女性素质一直是妇联组织的重要工作,我们立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帮助妇女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文化水平、增强职业技能和文明素养,激励妇女在助推经济社会建设中贡献巾帼智慧和巾帼力量,把引导妇女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结合起来,把发挥妇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半边天”作用与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传承“慈母孝女贤妻善邻”美德,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家风,让“重家教、守家训、振家风”成为每个妇女的自觉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四是把传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文明新风相结合。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文明新风的关系,积极参与新型家庭道德文明和新型家风建设。事实上,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家庭教育已经发生了、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许多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急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如何赋予传统品牌以新的形式和载体,如何让更多妇女和家庭参与进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探索实践。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方式,继续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认真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转化为广大家庭成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不懈努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是情感的依托。家风就是那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家教就是那一缕春风,催开美丽高尚的花朵。欲治其国,必先治家。让推动摇篮的手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手,让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汇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当我县广大家庭踊跃参与到妇联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家庭文化节活动中来时,便会在参与、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最美、感悟最美、学习最美,把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化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用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泱泱大中华良好的社会风气!
版权所有:衡阳妇联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810591
湖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湘2010038 湘ICP备09007405号-1
Copyright © 2015 HYFL.GOV.CN All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