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政府妇儿工委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以“儿童之家”为平台,提升服务、打造特色,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基层儿童安全看护、亲情补偿等问题的新方法,创新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市关于“儿童之家”建设的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衡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衡政发〔2016〕14号),至2020年,全市90%以上城乡社区必须建设1所具备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功能的儿童之家,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儿童之家”的运行质量和服务品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由各级政府妇儿工委办牵头,妇联,民政和团委等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具体抓落实,做到统筹协调推进,开展示范“儿童之家”建设引领作用,为全市儿童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发展阵地。根据省政府妇儿工委对“儿童之家”建设的要求,力争2018年底示范县市区、重点支持县市区覆盖率提高到60%,全省平均达到45%。截至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共有2761个社区(村),已建有“儿童之家”1390个,建有率50.34%。但存在“儿童之家”建设不均衡、不全面等问题,“儿童之家”建有率达到45%以上的只有四个单位,分别是衡阳县100%、耒阳市84.8%、衡南县80.27%和石鼓区69.57%。还有5个县市区“儿童之家”建有率不到10%,从建设好的“儿童之家”来看,绝大多数是“妇女之家”和“儿童之家”整合挂牌的“妇女儿童之家”,存在管理人员欠缺,开展活动不经常,内容也不丰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资源整合,强化组织保障。我市儿童之家建设,整合社区(村)妇联的妇女之家,民政部门的留守儿童之家,团委的青年之家以及农家书屋等建设项目,提高“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充分调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之家”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设施投入。比如衡东县教育局、县妇联和县团委共同出资200余万元在辖区内的小学建有37个儿童之家,每天为寄宿和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也通过这个家园让儿童与远方父母在网络上进行亲情沟通。
(二)提高建设标准,拓展服务领域。一是在提升功能室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设置了创意小作坊、图书室、悄悄话小屋、儿童游戏室等,使“儿童家园”能够充分发挥娱乐、教育、安全看护等功能。二是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使“儿童之家”充分发挥作用、儿童活动实现常态化。三是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规范管理制度。比如衡阳县岘山乡岘山村,利用本村的经济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乡村文化等方式,提高儿童之家建设功能,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心理辅导等。
(三)精心策划设计,创新工作载体。一是建设模式新。充分利用妇字号团体优势,整合资金、物质、人才等资源,开展普惠型建设,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工作成效。如利用妇联建成的“妇女之家”和公益性项目“知心屋”,配备了游戏室、心理咨询室、学习辅导室、亲情聊天室、心灵书屋等多个儿童功能室,并配备了专职教师负责“知心屋”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妇女儿童家园中的“亲情视频屋”让留守儿童通过网络与在外务工亲人“见面团聚”。二是活动方式新。我市儿童之家工作的开展着眼于基层儿童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提供困难救助、心理咨询、作业指导等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精准扶贫.温暖牵手”等主题活动,组织机关单位、女企业家、爱心志愿者,服务儿童,让儿童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暧,提升了“儿童之家”的社会认可度。
三、“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面大量广,难以覆盖。我市辖区内现有2761个村(社区),按照儿童发展规划,到“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要求,我市至少还需建设“儿童之家”1095个。按有活动场所及设施、有牌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常态化儿童活动、有常效管理机制、有档案材料的“六有”建设标准,到2020年前完成“儿童之家”建设任务,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研发现,我市“儿童之家”负责人大多身兼数职,精力有限,较大地影响了儿童之家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这个平台作用的发挥。建议扩大基层儿童工作者队伍,培养专职人员,做大做好儿童服务工作,更好的搭建儿童之家这一平台。
(二)经费紧缺,保障不够。儿童工作越到基层任务越繁重,要切实解决儿童之家建设,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日常活动经费、设施维护费、管理人员经费等支出基本为零。因经费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儿童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存在经费紧张致使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大,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
(三)管理粗放,服务单一。目前,“儿童之家”兼职管理员基本靠爱心与责任心开展一些粗放式的管理工作。“儿童之家”的服务功能基本处于组织文体娱乐活动、留守儿童通过网络与在外务工亲人视频聊天和提供临时托管场所等初级阶段。受兼职管理员的综合能力、精力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的“儿童之家”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程度不高,只是提供一个游戏娱乐及临时托管场所,离儿童规划提出的“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仍有待探索建立起真正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四)活动不多,影响不够。虽然基层儿童充分利用儿童之家这一平台,能积极开展活动,但是很多活动的开展影响范围及覆盖面不广,所帮扶的儿童数量不够理想,有些儿童之家还停留在挂块牌,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今后将在活动的开展上加大投入,力争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根据我市“儿童之家”建设目前的现状,市政府妇儿工委拟将以打造“妇女儿童家园”作为今后工作的设想。我们将依托城乡社区资源建立,以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为宗旨,向儿童提供游戏活动指导、临时照料、课后托管,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和品德行为指导,形成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指导、儿童保护等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一)强化监督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基层儿童之家建设的协助和监督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和力量,大力争取政府的、企业的、社会热心人士等社会各方的支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盘活和利用好基层闲置资产,普惠城乡儿童;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将基层妇联的妇女之家和民政的留守儿童之家以及团委的青年之家等方面整合起来,共同打造出“妇女儿童家园”,成为喊得响、做得实、见成效的妇女儿童工作品牌。在组织管理上实现“四有”,即有稳定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由热心公益、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或由基层干部、联系挂点村干部和志愿者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有稳定的志愿帮扶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结对帮扶活动;有监督管理团队。村(社区)要成立管理组织,及时协调处理“儿童之家”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监督“儿童之家”的运行;有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运行规范。
(二) 强化标准树立,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妇儿工委应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及要求,继续加强儿童之家阵地建设,认真制定“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完成目标,按要求组织推进儿童工作有序开展。建立乡镇党委、政府主导,乡镇妇联、民政、辖区学校、基层派出所、农村“两委”干部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建立部门挂点联系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共353个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参与援建“儿童之家”,建议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纳入市、县两级年度财政预算。
(三)坚持一盘棋,力求全覆盖。整合资金,确立工作目标,力争2020年前全覆盖,把“儿童之家”的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实事民生工作,确保人员、资金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民间专业组织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专业队伍,精心挑选合作企业、社会组织,实现管理人才的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儿童之家”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所“儿童之家”设立1-2名儿童工作公益岗位,由社区聘请熟悉并热心儿童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负责“儿童之家”的管理和运行。
按照建制村儿童居住相对集中,儿童活动按就近、就便、环境安全、管理方便的原则,灵活选择“儿童之家”建设地点。选址前充分征求村委会、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儿童之家”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多方合力,可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部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办法,解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