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区委书记邹致和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6周年。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全区广大妇女工作者、妇女姐妹,致以节日的祝贺和问候!
刚才,听了三个最美家庭分享的三个最美故事,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感动,很受感染。健康的社会“肌体”源自健康的家庭“细胞”,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妇女在家庭建设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家庭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深刻的、永久的。林肯曾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老舍先生也坦言“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去年,有部热播电视剧《芈( mǐ )月传》,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看完后,不知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人生赢家的威太后调教出来的楚国嫡公主芈姝和一心向善的卑微媵(yìng)妾向氏培养出来的芈月,最终会命运殊同,她们的家庭最终也会走向不同命运。透过这两个家庭的发展经过,看是不是这个道理: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家风;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家庭、家教、家风对个体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印记。下面,我就从家庭、家教、家风这三方面来谈谈我对家庭建设的理解。
一、好家庭需要信念信任
什么是好家庭,习总书记给了我们标准,就是要“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要做到这四个促进,我认为要做到两点:
一方面要有足够信念。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们组建一个家庭就要有陪着你慢慢变老的信念,要有共同维系好、经营好它的责任担当。有人把家当成是旅馆,自顾自潇洒后感叹家是围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人是没有担当精神的,心中没有家,家自离你远去。有人把家当成港湾,用心经营,真诚付出,自然得到爱的回报。我们组建一个家庭就要有家和万事兴的信念,要有平安是福、平淡是真的过日子方式。诗人海涅曾说“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与否。金钱可以买房屋,但买不来家庭;权力可以交易利益,但交易不了亲情,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看明白、想明白、活明白。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大老虎”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结果,人前“同气连枝”、狱中“同病相怜”。过日子求的是家人平安,要保家人平安,家庭成员就要自觉守法、守规、守律,管好自己、约束好家人;过日子过的是柴米油盐,简单、简约、简朴才是生活的真谛,我们要控制欲望,知足常乐。
另一方面要有足够信任。家庭靠亲情来维系,而维系情感,当以信任至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段话,论述婚姻关系,他说,“结婚这件事,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你遇到了我,我遇到了你。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点小脾气也要规劝勉励。”这段话道出了培养最质朴、最美好、最鲜活的家人关系,就是要多沟通、多交流、多包容、多忍耐,最大限度做到互不嫌弃。所谓谈恋爱、谈婚论嫁、谈天说地,怎么谈,就是要多交流,多沟通,思想一致了,行动自然就一致了。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人互相看不起,互不相让,一点芝麻小事就吵得天翻地覆,这个家庭迟早会走向尽头;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包容、相互忍耐,放大对方的优点,这样的家庭才会风雨同舟。
二、好家教需要立德立言
所谓家教,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我认为,好家教就要做好立德立言两件事。
关于立德。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我们常常把知识教育代替家教,而忽视对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养成教育。大家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家教”,跳出来的基本都是门类繁多的知识培训网页。古人强调“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笃学修行,不坠门风”,曾国藩晚年在《与弟子书》中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可见立德自古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家教。小家与大家、家事与国事的取舍,是一个人家教好不好的试金石,习总书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三德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什么是大德?就是从国家层面来要求个体对于国家、民族要饱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要立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什么是公德?就是从社会层面要求个体要自觉履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对公民的道德价值要求。什么是私德?就是从个人层面要求个体操守,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现在,我们有些人把德给立歪了,常给家人说一些歪道理,授一些潜规则,传一些关系哲学,谋一些不义之财。刘铁男就教育儿子“要学会走捷径”。徐其耀也在家书中教育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这种变味的家庭教育,与党纪国法相背离,与崇德向善相脱节,名为爱子顾家实为害子累家。而何叔衡寄语后人:“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革命前辈们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家教的核心内容,这才是真正的爱子爱家。
关于立言。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它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靠的是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的言传身教,靠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有句俗话叫“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培养了一代思想家孟子;欧母以荻画地,造就了一代文豪欧阳修;陶母封坛退鲊,成就了东晋名将陶侃。陈云靠把盘子吃干净到能照出人影,用铅笔直到手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家里的水池旁贴着“节约用水”的纸条这些小事塑造了子女们勤俭、自律的好品质。当然立言除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外,还包括理性教育。常言说,严是爱,宽是害。成功的家教是和谐、信任、适度,失败的家教是过严、溺爱、放纵。《颜氏家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今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一曲《六尺巷》让六尺巷成为猴年春节家庭游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六尺巷讲的是清代宰相张英规劝家人对邻居让出三尺地的故事,他修书所写“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告诉我们,教育家人要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对家人的不正当要求,要善于理性回绝。
三、好家风需要传扬传承
何谓家风?《辞海》的解释是:“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文化程度,所关涉的是道德素养,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文化,它滋养着个人德行心智,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家风正则民风淳、国风清。在今年的中纪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一方面要传扬好的家风。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一些同志祸起萧墙,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风既涉及价值层面、伦理层面,又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涵养好的家风,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优秀的家教、家训、家规以及治家格言,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一部《梁启超家书》,使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其中“一门三院士”成为佳话;诸葛亮教诲儿子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后世敬仰。涵养好的家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冰冷冷的说教,也不能是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只有贴近百姓,带着温度,才会见到效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接上地气就是家风。每家有每家的规矩,每家有每家的传统,家风各不同,但彼此能交集,这个交集,就是社会的最大共识,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要传承好的家风。好的家风不仅仅在家庭、家族中传扬,更要在社会大家庭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干部、妇女同志要肩负起这个责任。一要领导引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二要典型引导。今天发言的三个最美家庭,就是三个很好的典型,各级妇联组织要再深度挖掘,创新宣传手段,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展示“最美家庭”风采、讲述文明家庭故事、传播文明家庭理念,广泛宣传更多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雁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三要活动引路。今年,全区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对活动的策划区妇联是花了心思,费了功夫的,很贴合雁峰发展的现实需求,很贴合雁峰文明创建的现实需求,很贴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求,希望广大妇女同胞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来,使活动过程成为妇女和家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彼此学习交流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创新工作,积极拓展群众参与的渠道,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类似活动,让广大居民主动融入、自觉参与、形成合力。
同志们,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现在,我宣布,“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正式启动!让我们尽展巾帼风姿、再立建业新功,共创雁峰美好未来!
最后,祝各位女同胞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