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凤眼 > 正文

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5-10-10 09:25:20 作者: 点击:1763

人民网巴黎10月9日电(记者王远)联合国教教科文组织网站于10月9日公布了2014—2015年度新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同批入选的还有欧洲最古老手稿德维尼纸莎草、亚非会议档案等共47个文献项目。

据了解,中国于2014年3月30日提名的南京大屠杀档案项目经过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分委员会专家组和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组评审,最后由总干事批准并宣布。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张秀琴表示,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于9日宣布中国提名的南京大屠杀档案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是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保存的南京大屠杀档案给予的肯定,是对该档案真实性和唯一性的认可,也是对文献遗产保存完整性的最高赞誉,具有世界意义。

此前,中国已有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东巴古籍文献、《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9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最佳技术手段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世界记忆名录评选结果出炉:《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

9月18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名参观者在防空警报鸣响时肃立默哀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同时申报日军强征慰安妇资料 日方反对遭拒

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4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与会成员将在3天内评审全球各国约90项关于世界记忆遗产的提名,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相关资料。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

这一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机构,此次会议旨在审议各国申报项目,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在得到后者认可后,相关项目将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记者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看到,中国申报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报时间都为201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简要介绍中称,《南京大屠杀档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1931年至1949年关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日方要求撤回遭拒绝

针对中国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相关文献资料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的正常举动,日本官方却一直持反对态度。

本月2日,菅义伟又在记者会上宣称:“在日中两国努力改善关系的时期,中国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政治利用,令人极为遗憾。”

共同社4日援引日本官员的话报道,日方质疑中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的真实性,要求中国撤回申报,但遭到拒绝。

事实上,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的惨痛记忆和深刻教训,不只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也是属于世界的历史记忆,中国相关申遗举动完全合情合理。2014年6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申报,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此外,除中国外,韩国也在考虑将关于“慰安妇”和日本二战期间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1999年4月13日,侵华日军老兵东史郎掩面而泣 新华社发

新闻链接

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抢救,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目前,中国已有《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9个项目入选。

新闻事件

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4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与会成员将在3天内评审全球各国约90项关于世界记忆遗产的提名,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相关资料。这一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机构,此次会议旨在审议各国申报项目,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在得到后者认可后,相关项目将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记者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看到,中国申报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报时间都为201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简要介绍中称,《南京大屠杀档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1931年至1949年关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各方反应

档案真实可信

世界记忆工程又称世界记忆遗产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目前,中国已有《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

2014年3月,中国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相关档案名录共11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曾在2014年6月表示,在《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的16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照片;中国人吴旋向南京临时参议会呈送的日军暴行照片;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正本;美国人贝德士在南京军事法庭上的证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陆李秀英证词;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表;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外国人日记:“占领南京——目击人记述”。

朱成山认为,这批档案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平民百姓的大肆杀戮、抢掠财物、奸污妇女的大量罪行,对于研究中国抗战史、日军暴行史,有力回应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右翼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资料图:南京大屠杀档案墙

日本暗藏心机

针对中国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相关文献资料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的正常举动,日本官方却一直持反对态度。

早在2014年6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居然宣称,要向中方提出抗议,并要求中方撤回申遗。本月2日,菅义伟又在记者会上宣称:“在日中两国努力改善关系的时期,中国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政治利用,令人极为遗憾。”

共同社4日援引日本官员的话报道,日方质疑中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的真实性,要求中国撤回申报,但遭到拒绝。

事实上,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的惨痛记忆和深刻教训,不只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也是属于世界的历史记忆,中国相关申遗举动完全合情合理。2014年6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申报,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此外,除中国外,韩国也在考虑将关于“慰安妇”和日本二战期间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对中国正常申遗举动的同时,日本近年来在申遗过程中却屡次夹带私货,暗藏粉饰和篡改侵略历史的企图。比如,日本曾把反映二战期间日军自杀攻击记录的“特攻遗书”作为申遗候选对象。再如,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今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一些遗址在二战期间存在强征劳工的历史,但日本申报过程中却有意淡化和回避,遭到韩国和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

今年,日本共有两个项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分别是“东寺百合文书”和“流放西伯利亚日本战俘归国记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后者的介绍中称,日本在二战战败后,估计有60万至80万日本军事人员和平民被拘留在苏联劳改营,“舞鹤遣返纪念博物馆”保存了1945年至1956年有关拘留和遣返人员的详细记录。

有观点认为,日本此次特意拿出这些记录申遗,旨在讲述日本战俘在战后的悲惨遭遇,借此突出本国作为战争受害者,淡化其战争发动者和侵略者身份。

 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4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与会成员将在3天内评审全球各国约90项关于世界记忆遗产的提名,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相关资料。

这一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机构,此次会议旨在审议各国申报项目,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在得到后者认可后,相关项目将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记者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看到,中国申报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报时间都为201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简要介绍中称,《南京大屠杀档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1931年至1949年关于“慰安妇”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世界记忆工程又称世界记忆遗产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目前,中国已有《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

2014年3月,中国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相关档案名录共11组。

针对中国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相关文献资料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的正常举动,日本官方却一直持反对态度。

早在2014年6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居然宣称,要向中方提出抗议,并要求中方撤回申遗。本月2日,菅义伟又在记者会上宣称:“在日中两国努力改善关系的时期,中国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政治利用,令人极为遗憾。”

共同社4日援引日本官员的话报道,日方质疑中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的真实性,要求中国撤回申报,但遭到拒绝。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对中国正常申遗举动的同时,日本近年来在申遗过程中却屡次夹带私货,暗藏粉饰和篡改侵略历史的企图。比如,日本曾把反映二战期间日军自杀攻击记录的“特攻遗书”作为申遗候选对象。再如,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今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一些遗址在二战期间存在强征劳工的历史,但日本申报过程中却有意淡化和回避,遭到韩国和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