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 > 正文

不要让孩子迷恋动画片

发布时间:2017-12-26 14:13:19 作者:耒阳市妇联 罗珺 点击:1783

前不久去港湘实验幼儿园,到园时,正值早上家长送孩子进教室时间。迎面走来一对父子,长相极为神似,国字形脸,五官标致,大西装头,额前均留有一撮头发,穿着父子装。父亲英俊潇洒,儿子阳光帅气。美中不足之处孩子脖子挂着一幅蓝边眼镜。

出于好奇,前去搭讪:孩子5岁,眼镜度数极深,左眼600,右眼700。问其原因,孩子极为聪明乖巧,却极度热爱电视手机,每天不用父母操心,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看APD。

俗话说:孩子越小越神,他们属于这个互联网+时代。比起我们这一代人,现在的孩子在网络、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技能要超前得多、前卫得多,几乎达到无师自通的地步。

一丁点大的孩子就会看电视,看手机。稍大一点后,便能用电脑打游戏,用手机看视频。家长们乐得安宁,自以为自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要聪明一筹,智商要高出一大截。

从港湘幼儿园返回途中,我总是沉浸在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到底好不好?到底是正面教育大,还是负面影响大?

我认为:孩子长时间迷恋看电视玩手机,孩子是安静了,大人也轻松了,但是孩子却被害了。

心里这么想着,脚步却匆匆地走着。突然想起,许多年以前市妇联在前进小学举办的一场大型父母教育公益报告会——《开学父母第一课》。那场公益报告会是耒阳市妇联闻名全国的“创学习型组织建学习型家庭”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讲座是提前一天匆忙策划的,办公室七名工作人员围绕这次大型公益讲座,分为宣传资料组、组织联络组、会务保障组三个组,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下午的讲座,我和同事都是踩着自行车从发明家广场出发并行着一起去的。第一项议程市妇联主席致辞,引用“知心姐姐”卢勤和年轻妈妈说说知心话作为开场白。市妇联主席铿锵有力地讲着:家庭教育,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同时又是一家一户的事业。每一位做父亲、母亲的,都不可能“先学养子而后嫁娶”,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家长…….

紧接着,中国儿童德行教育专家寇彦科,针对“在孩子成长路上,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孩子主动、快乐、自信、有效的学习;孩子厌学、浮躁、多动、自私、注意力不集中、迷恋动画、网络,父母应如何教育和正向引导;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孩子多动、性格暴躁,在家目中无人,外面胆小自私,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适应能力差等教育问题;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让孩子懂得感恩孝顺,创造幸福人生;学习中国历代名门望族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与经验,让孩子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一样可以优秀,爷爷奶奶也可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等话题展开了丰富多彩、恢谐幽默,行之有效的讲座,会场时常互动,深深震撼每一位家长的心灵。那场讲座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寇彦科讲,洗脑只需一分钟。人生至要莫若于教子。幼儿养性,童蒙养正。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将家长比喻成原件,孩子比喻成复印件,复印件所有的问题都出自于原件。

“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枳”。孩子的正知正见从何而来?他们对事物的美与丑,对与错,是与非的分辨都来自于他的耳濡目染,来自于父母的不言之教,而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讲座中,寇彦科特别强调了环境造物的重要性。

寇彦科讲,一部好的电影,是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那些美好的画面、迷人的配乐、展现关于生命的勇气、爱、梦想或创造的故事,让小孩接触到 “艺术制作”,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那些毫无营养的电视剧和动画节目,却是孩子的垃圾精神粮食。

电视有高频辐射,CRT显示器的动画屏幕更新频率,屏幕闪烁、跳动速度极快,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减少了儿童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孩子长时间收看动画片,相对就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机会,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孩子对自然物质的真实感知及活动能力,而且缺乏与其他人言语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

讲座中提出:面对孩子的有些表现,有时候要学会睁眼说瞎话。孩子做事情慢,千万不可说,“你怎么这么慢?”孩子会想,你说我慢,那我就要慢给你看。孩子的心理是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孩子一慢,家长就说他,恰恰满足了孩子寻求关注的心理,孩子以后还会这么做。而且,越是批评,孩子越是进入不了好的状态,于是就越来越慢。其实就算孩子再怎么慢,家长还是要这样对孩子说:呀!你怎么这么快!每次都这么表扬他,让孩子觉得原来做得快也是可以得到关注的。于是越是得到表扬,孩子以后就越来越快。

寇彦科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培养孩子成长包含身体喂养和精神喂养两个方面。着重讲述精神喂养(人生观、价值观)。孩子日常接触的动画片、暴力影视、暴力游戏、的士高、摇滚乐、言情影视、父母吵架、粗俗语言等都是孩子的“垃圾食粮”。

讲座中,引用了孔子言论“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讲座中,强调了学国学好处多。一个人的成就,与他小时候所获得的精神食粮息息相关。李嘉诚、张敏瑞、毛泽东、胡适、鲁迅等世界名人都是在读中华古典文学经典中成长成才的。

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读《论语》,会经商。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黄帝内经》、《龙文鞭影》、《孙子兵法》、《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和古今中外经典音乐是孩子的“精神主食”。《唐诗宋词》、《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为孩子的“精神零食”。

最后,有效推出“小朋友,听他读”的读经方式以及“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十六字”读经方法。集体诵读了《朱子治家格言》。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难忘的瞬间,或许辉煌的耀眼,或许幽暗的惊心,或许美妙如仙境,或许可怕似陷阱,或许是众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不能弥补的缺憾,而许多年前的那次公益报告会,却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公益报告会结束后,我便花一个月的工资去黄金书屋买了一台国学机。然后,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晨起间和晚间睡觉前播放国学机。把它当作一种背景,在孩子玩耍、吃饭、写作业的时候,无意识地反复地轻声地播放着。同一个内容,播两个星期,三个内容反复播。由于国学机的无意识播放,孩子在潜意识间受到影响。孩子在少儿时期行为礼仪、生活规范、课业学习,都收到较好的效果。温良恭俭让,是对这个孩子最确切的描述。

昨日是我的生日,我把自己的生日当作“母难日”。每年都会与父母一起过生日。给母亲买礼物,请父母双亲一同去吃一顿特别的饭菜。今年生日,父亲已不在人世,母亲因外甥结婚,去浏阳姐姐家暂住。所以,今年的生日显得有些孤单。中餐是一个人静静地过着,只是与母亲通了电话,在“我爱我家”微信群中收到了姐姐的红包和祝福话语。

下午,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寄来生日礼物。孩子知道我在寒冬之季酷爱戴手套。这一点,她没忘记。去年送了围巾,今年送来手套。手套是纯羊毛的,我最喜爱的麻灰色,“南极人”品牌。从布料到做工,无不透露着精致。从礼物可以看出孩子品味极高。更为惊讶的是,大拇指与食指腹部竟然有两朵花,我始终不明白那有什么用,是为了好看吗?事隔数日,孩子来电告诉我,那朵花作用很大,戴着手套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用微信。于是,这手套,我爱不释手。就好比这孩子真的就象一件贴心的小棉袄。大半天的孤单,却因为这孩子的珍贵礼物倍感温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孩子孝顺父母。许多年前的那场公益报告会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国学机陪伴孩子,孩子与圣贤在一起。我们作为家长,事半功倍,受益终生。

只是孩子现在上了大学,晚间自习和课间之余,酷爱手机,寒暑假在家时日不多的日子里,更是迷恋手机,把奖学金换来的手提电脑,经常约会同学在电脑上成天打游戏。孩子大了,我们也束手无策,听之任之。

真有点后悔,当年公益报告会后,没有及时向寇彦科老师请教:孩子十八岁以后,玩手机游戏上瘾该怎么办?

 

 

 

耒阳市妇联工会主席  罗珺

于2017年12月23日上午11时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