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 > 正文

石鼓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5-10-15 10:29:14 作者:石鼓区妇联 点击:1408

根据湘妇字〔2014〕11号《关于开展 2014年妇女群众工作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石鼓区妇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10月15日召开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会议,培训乡、村妇女主席采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鼓区现有总人口24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3万余人、妇女1万余人、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1000余人,占同龄儿童的10%左右。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参与问卷调查的4个村30名妇女中,20--30岁占调查人数的30%,31--40岁的占58%,41-50的占12%。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30个被调查者仅有1人为高中文化程度。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40%妇女表示要在家务农或操持家务,部分有外出意愿的,大多表示要在所在乡、街道及衡阳市区等地就近打工,不肯离家太远。
      从此次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统计数据显示,一是全区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儿童总人数的10%左右。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15%;中等的占77%;较差的占18%。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家乡。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字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4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4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工作开展情况

石鼓区委区政府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抓好机制建设。2005年以来,区政协、区妇联、团区委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专题调研活动。在2014年底要建立石鼓区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同时,在2015年1月对接到市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

2、抓好队伍建设。在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司法帮教队伍担任留守儿童法律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遵纪守法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树立懂法、守法意识;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

3、抓好载体建设。在留守妇女工作方面,石鼓区妇联将促进留守妇女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主导、就业市场调节、妇联配合、妇女受益”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开展春风送岗位。一是加大就业招聘力度、促进就业困难妇女就业。就业招聘工作是解决无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手段,要做到“两面”兼顾,即一方面加强与区人力资源市场沟通,争取岗位信息等方面支持;采取联合招聘等形式,把就业招聘工作日常化,共为各类企业推荐就业人员39人,此举共使10人顺利就业。针对“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技能单一、市场择业能力差的问题,积极开发街道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以及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进一步促进困难群体就业。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困难妇女就业能力。重点做好留守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潇湘街道妇联开办了60人的手工编织再就业技能培训班,使他们在短期内就掌握了手工鞋、帽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员们也纷纷表示要利用这次所学技能,走出一条新的再就业道路。在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春蕾助学”等活动,社会热心人士与贫困留守儿童结队帮扶活动等,募集资金和物资,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提供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区累计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30多万元,免费为留守儿童体检、义诊和心理咨询5000余人次,捐献图书10000册,举办与留守儿童联欢活动30多场次,资助贫困留守儿童200多名。

四、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法律咨询、扶持救助、身心健康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乡村竞技赛、秧歌队等;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