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 > 正文

孝老爱亲是应当 履职尽责是担当——记第八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徐玲玲

发布时间:2021-11-23 15:43:21 作者: 点击:5603

 / 人物小传 /

徐玲玲,1970年出生,重庆市涪陵区税务局职工,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23年,8400个日日夜夜——徐玲玲用普通人生命长度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坚持无微不至地照料中风瘫痪、心血管疾病频发的养父和年老体弱、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养母。让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舒心愉快,是徐玲玲家庭的共同愿望,也是代代传承的孝老爱亲良好家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重庆市涪陵区税务局职工徐玲玲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在此之前,徐玲玲先后荣获“全国爱老敬老助老模范”“全国文明家庭”“重庆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2020年12月,她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今年51岁的徐玲玲,生命中近一半的时间都在照顾瘫痪在床的养父与年事已高的养母中度过,医院也已经成为徐玲玲的“第二个家”。

徐玲玲悉心的照料换来了养父生命的“奇迹”:重度瘫痪23年的养父,在91岁高龄依然拥有良好的体征和精气神!她父亲的主治医生由衷地说:“徐玲玲的父亲是我见过年龄最大、体征最优、精气神最好的卧床病人。”“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特效药,那一定是‘他有一个好女儿’!”

这个评价不仅是对徐玲玲照料父亲病体的嘉奖,更是对23年来父女共同面对困难并共同成长最大的认可。

孝女:23年悉心照料重病父母

“父母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每当被邻居们夸赞,她总爱这样说。

话虽容易,但谁都知道,1970年出生的徐玲玲能够23年一直悉心照料养父是多么不容易。23年,8400个日日夜夜——徐玲玲用普通人生命长度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坚持无微不至地照料中风瘫痪、心血管疾病频发的养父和年老体弱、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养母。

没有血缘,但却是最亲的人。1971年,一岁的徐玲玲来到养父母家中,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从来到这个家庭的第一天起她就被养父母捧在手心疼爱、呵护。然而生活节奏在1998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徐玲玲的养父因中风瘫痪。

“得到父亲中风消息时,当时我感到六神无主。”突然接到消息,从小被养父母呵护长大、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徐玲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她含着泪焦急地赶上了回蔺市的最后一班船。从蔺市码头到医院很近,但徐玲玲因悲伤过度双腿抖动,居然难以挪动脚步。辗转两个多小时赶到医院时,见到的是已经昏迷在病床上的养父。

“除了生死,一切都不是事!”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养父和年迈体弱的养母,徐玲玲意识到她没有时间悲伤,她必须振作起来。

为了让父亲重新站起来,徐玲玲四处打听好医生,一年多时间里,她与丈夫每个周末都带着养父在丰都、南川等地辗转求医。

为更好地照顾养父,她自学了很多护理知识,推拿按摩、清洗理疗、理发修甲……她几乎放弃所有休息时间,与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起扛下照顾父亲的重任。只要对父亲好,无论多难多累,她都努力去学、仔细去做。

寒冬,父亲大小便频繁失禁,她洗了又换,换了又洗,多少次父亲心血管疾病突发送医,她挂号送检、忙前忙后,一奔波就是一宿,好不容易坐下来,布满血丝的眼睛还不忘盯着晨光下的点滴瓶……

感恩:让父亲有尊严地活着

心疼她的丈夫周维曾经问妻子,长期这样觉得苦不苦?

徐玲玲笑着聊起童年,朴实地说:“小的时候父母养我,现在我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并没有觉得多苦多累,安顿好他们,我才能安心地工作和快乐地生活。”

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现在却只有左手能动。尽管四处求医,父亲也没能重新站起来,这让一向坚强的父亲感到灰心。

有一次,徐玲玲给父亲买了新衣服,父亲却说:“我已经是活不了几天的人了,没必要再买新衣服咯。”

“父亲需要有尊严地活着!”那一刻,徐玲玲才惊觉,对父亲的日常照料很重要,但提高父亲的生活质量,帮助父亲找回生活的信心更是重中之重。

让原本是知识分子的父亲每天都保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连父亲的坐便器也没有一丝异味。

父亲的双手双脚有灰指甲,因为瘫痪手脚也已变形,指甲长进肉里,她给父亲剪指甲,一点一点磨。

徐玲玲鼓励父亲自力更生,耐心地教他用一只手叠被、刷牙、吃饭、写字、如厕。

父亲喜欢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徐玲玲就教会父亲使用遥控器;父亲尽管不能出门,但思维清晰,徐玲玲手把手地教会父亲使用电脑,还细心地给他设置了左手键。

让徐玲玲自豪的是,手机、电视、电脑,通过这些工具父亲可以独立上网看视频、听音乐、读新闻、查药方。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天下事,老年生活有质有量,有滋有味。

徐玲玲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会定期给父亲设置一个小目标,比如学会按遥控器,学会打电话,让父亲的生活里总是充满了微小却美好的愿景:“生活变得有趣,这样他才会对生活有所期待,他需要的不仅是照顾,还有从身体到心理上的帮助。”

2011年,徐玲玲母亲患青光眼和白内障,双目失明。那时她初到新岗位,需要学习很多新业务,又恰逢单位要求复习考证。

不容多想,她嘱咐丈夫照顾好父亲,收拾好衣物、背上书本就和母亲一起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此后,徐玲玲的母亲还经历了左股骨粗隆骨折、腰椎粉碎性骨折、脑供血不足并发症、腰部带状疱疹等十余次住院治疗。

期间,她白天在单位处理工作,中午和晚上赶到医院照顾母亲,夜深人静时,还要在医院走廊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备考。

最近几年,徐玲玲母亲又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我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她,就像小时候她照顾我一样。”

徐玲玲为延缓母亲记忆力的衰退速度,会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把微波炉、电饭煲等的详细使用步骤写在纸条上,贴在按钮旁,让母亲每天去尝试蒸饭和热饭。在安顿好父亲之后,她还带着母亲参加夕阳红旅游团,到周边区县、韶山、新疆、香港、澳门等地方去游览,让老人在山水间开阔眼界。

自强:这身税务蓝穿上就是一辈子

乐观心态,让徐玲玲在“失控”的生活中始终保持丰富多彩的自我。

“不能因为照顾老人就无限制榨干自己的生命养料,这样容易因为委屈感而抑郁,或者不堪重负自己先倒下。”

在如何解开照顾老人和自我价值之间的这个方程式之间,她找到了最优解。

照顾家人是应当,履职尽责更是担当。在父亲瘫痪、母亲骨折、孩子年幼的日子里,她宁可自己忙成陀螺,也不愿耽误一天工作,她2次获评全区税收征管能手、1次获评全区纳税服务能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在单位树立了先进榜样。

她硬是在照顾老人间隙先后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执业资格等证书。她始终记着父亲当初教导她的话:“这身税务蓝,穿上就是一辈子。”

在许多个父母和孩子入睡后的夜晚,一盏台灯、一抹侧影、一缕月光,见证着徐玲玲充实的时光。现在的徐玲玲,是重庆市书法协会的会员,是单位乐队的键盘手,同时还学了游泳,古筝和古典舞。

她说:“尽管生活里一地鸡毛,但着急和崩溃都无济于事,想办法把鸡毛扎起来、理顺他,鸡毛也有了价值。”

孝老爱亲,良好家风代代传承。好家风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

潜移默化中,她的儿子从小就抢着帮妈妈做事,小心翼翼地替外婆修剪指甲,给外公翻身擦背防止褥疮,不怕臭不怕脏清洗痰盂和坐便器。

儿媳进了家门以后,这位本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不熟悉家务活的“90后”小姑娘,也和丈夫一起照顾另外两位“90后”,学会了做老人爱吃的饭菜,给老人洗澡按摩,喜欢听外公讲以前的税收故事。

让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舒心愉快,是他们一家共同的愿望,也是美德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