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衡州有好女 > 正文

彭双娣:柔肩担使命 慧心织锦绣

发布时间:2020-12-07 08:54:50 作者:刘志成 点击:4345

12d9f5d76836e73e2df8673631adcf9_副本.jpg

扶贫之路,就是践行初心之路。

祁东县是衡阳市唯一的贫困县,在该县最偏僻最贫穷的凤歧坪乡,一位80后女乡长用六年时间布局、谋策、求变,带领全乡成功脱贫,实现了就职时对组织的庄重承诺。

她就是彭双娣。

2014年,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祁东县委决定从全县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一批同志去乡镇任职。时任县卫生局副局长的彭双娣主动要求去最贫穷的乡镇历练,一时轰动全县公务员队伍。

6年过去了。如今,凤歧坪乡100%行政村都有5万元以上集体收入;99.8%的贫困人口已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72%下降到0.52%。该乡韮菜坪村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彭双娣也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评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获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先进个人。2018年,光荣当选衡阳市妇联第十五届执委。

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绘就扶贫“新蓝图”

凤歧坪乡被称为祁东“小西藏”,位于祁东县西北边陲,距离县城76公里,属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区,干旱缺水,石漠化严重。全乡共有13个村(现调整为6个)均为省级贫困村,总人口1.2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3户2892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省级贫困乡镇。

2014年11月,上任伊始,彭双娣就把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她来不及扑打满身的尘土,一个“猛子”扎进“歧山歧水”。白天,她走村串户,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不到2个月,就有500多名群众上了她的民情日记。她请这些人当她的信息员、联络员,把电话号码写在他们的墙上、手上。晚上,她结合民情日记,静心学习国家扶贫的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将所思所学记录下来,与乡镇领导班子一起讨论研究凤歧坪未来五年扶贫规划。

2015年1月,《凤歧坪乡2015-2020脱贫攻坚五年发展规划》《凤歧坪乡脱贫攻坚考核细则》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为凤歧坪未来五年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全乡脱贫分六步走,每一步都有小目标小成果,极大提振了全体党员干部扶贫路上夺关闯隘的信心。乡党委形成了“1+11+2+6”领导机制,“1+1+1”考核机制,进一步压实扶贫责任,营造人人争当脱贫攻坚“宣传员、领路人、行动者”的氛围。

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彻底拔掉“穷病根”

脱贫攻坚能不能得到群众认可,关键在于能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在凤歧坪乡干部群众心中,百姓生活有“三难”,每“一难”都是一座大山、都是致贫的症结。要彻底拔掉穷根,就必须先攻克这“三难”。

一曰喝水难。凤歧坪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降雨量少,地表不储水,是有名的干旱之乡,一年中除了雨季的5-8月份,其他月份老百姓都要走2公里外山塘去挑水喝。很多外地女孩也因为喝水难不愿嫁到这里。

彭双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彻底解决全乡生活饮用水问题,她多次带领村组干部深入全乡寻找水源,先后十多次去省市有关部门了解政策、申报立项和筹措资金。2016年6月,彭双娣同清华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胡萃火急火燎赶到省水利厅汇报工作,不料厅里负责人在开会。怀有身孕的彭双娣在会议室门口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等到中午1时20分,硬是将厅里一位负责人请出会议室,递交了报告。这位负责人当即表态,将清华山村的饮水问题,纳入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计划。

六年来,全乡共推进大大小小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多处,白花花的自来水通过水管流向千家万户,滋润着全乡12000多老百姓的心田。

二曰出行难。凤歧坪位于三县交界处,出行不便也成了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怎么办?彭双娣经过多次调研,广泛征求各村组意见,提出“完善步五线、开通蒋凤线、硬化凤仪路”的建议,得到乡党委和上级的认可。

在改建省道231“蒋凤线”期间,她克服孕期呕吐和贫血,一直坚守一线协调矛盾纠纷,在全线率先完成征拆任务。

6年里,全乡硬化乡村道路37.5千米,实现100%的村通水泥路、100%的组通砂石路、70%以上的组通水泥路。

三曰就医难。凤歧坪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小病没地治、中病上县城、大病回山头”,揭露出全乡群众就医的无奈。2014年,全乡没有一个像样的村卫生室。全乡最好的医疗场所——乡镇卫生院,也只有8名工作人员,设施设备非常简陋,下雨天职工宿舍漏水,每家都要放上接水盆。

为了尽快补齐全乡医疗卫生短板,她使出十八般武艺,在省卫健委打“代表牌”,在市卫健委打“执委牌”,在县卫健局打“娘家牌”,积极协调,据理力争。通过不懈努力,乡里新建了乡卫生院,所有村卫生室也面貌一新,医疗设施设备全面更新,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

发掘优势,选准产业,点燃发展“助推器”

产业富、则百姓富,产业兴、则万事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扶贫。

经过细致调研,彭双娣发现,可以利用好凤歧坪乡 “百洞之乡”“药材之乡”的金字招牌,发展特色种养、做大药材品牌、发展旅游产业。

2015年初,她开始在全乡探索性发展“一村一品”。邀请省、市、县的发改、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专家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一方面向内激发传统油茶、药材产业的发展动力,鼓励村民种植油茶3000余亩,帮助村民成立了6个药材种植合作社。另一方面向外延长产业链条,率领乡镇班子调研取经,找项目、找技术、找市场,全乡基本形成以特色种养为龙头的农业品牌。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村集体经济不能只依赖光伏发电,必须要闯出一条路来”。她和乡村干部、驻村扶贫队铆足了劲,多次到上海、浙江嘉兴等地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行动,动员村民流转土地2000亩,采取“公司+村委+农户”的方式,引进资金2亿元,在宝莲洞村建设千亩花卉基地,帮助50多名贫困户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5万元。

舍弃小家,顾全大家,续写巾帼“新传奇”

“妈妈,我发高烧了,你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你说好要陪我过生日的,为什么又骗我?”......面对女儿的质疑和哭诉,她总是故作镇定地安慰,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转过身,又匆忙投入工作。

“愧疚的泪水可以留给自己的孩子,但绝不留给百姓的孩子”。2015年7月,彭双娣在凤池坪村走访贫困户曾三冬时,了解到曾旭成(曾三冬的儿子)因家庭不堪患尿毒症的父亲做血液透析的重负,初中毕业的小旭成选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她极力鼓励孩子要果敢坚毅,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当场拨通职业中专校长的电话,为孩子争取雨露计划和助学金。第二天,亲自租车把孩子送到学校报名,积极协调学校师生和工商界人士为孩子捐款,解决学杂费和生活费等问题。2019年正月初一,彭双娣接到曾旭成一家的拜年电话,因为曾旭成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电话那头充满感激之情,她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舍小家为大家,是她轻伤不下火线的真实写照。2016年11月底,她在医院做完产检后,心情格外沉重,医生说她是前置胎盘,如果不静心修养,随时可能导致大出血和早产。一边是医生的忠告,一边是摘帽脱贫的考核,她再三衡量,做了一个铤而走险的决定——瞒着家人和领导,等全乡脱贫摘帽考核后再安心休病假。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2017年初,正在参加省“两会”的她突发早产症状,前置胎盘流血,经过20多天积极救治,孩子提前2个多月剖宫产出生。面对记者的采访,话还未出口,已泪流满面。战鼓擂擂催人进,只休了2个月产假的她,便带着孩子和保姆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中。

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就有多少不舍和深情。在扶贫路上,彭双娣像其他千千万万扶贫人一样,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奔跑、努力追梦。她用敬业、奉献和爱心一直书写着巾帼扶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