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 > 正文

莫让留守儿童成为“孤独的羔羊”——衡山县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5-10-15 10:26:09 作者:衡山县妇联 旷曲薇 点击:1313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衡山县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8.8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8%,外出务工人员约13万人,有65%的家庭是夫妻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约3万人,占农村儿童总人数的35%。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友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5种情况,由于缺乏父母直接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在市妇联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衡山县妇联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构建关爱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为了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县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政策保障,夯实留守儿童关爱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监护责任的重要性均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为地方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提供了明晰的方向。我县新制定的《儿童发展十年规划》充分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将《衡山县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到全县“十二五规划”中,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作出了强调,要建立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增加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家长学校。新规划的实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儿童工作,妇联有三个常委分管、联系。相关领导今年多次听取妇联等部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汇报,并就关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2、部门联动,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县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县妇联,妇联组织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支持,协调发动部门参与,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县关工委、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密切协作,全县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监护关爱网络。

3、主动作为,丰富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一是搭建关爱平台。2012年以来,县妇联采取下发调查表、调查问卷、组织妇联干部入户走访等形式,先后两次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及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层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为开展关爱活动搭建有效平台。二是开展关爱活动。每年 “六一”期间,开展留守儿童健康体检活动,县主要领导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困难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针对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及法律常识普及宣传活动,组织安全知识宣讲团深入各学校进行安全知识宣讲,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部门将留守儿童纳入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还安排专车接送留守儿童。卫生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健康指导,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和交通环境。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育局、新华书店联合开展“爱心无限、共享阅读”读书公益活动,通过单位和个人购买爱心书卡赠送爱心书籍并附上寄语的方式募集爱心图书1.7万本,捐赠给17所村级小学。大学生村官暑期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下载孩子暑期教育、“农村父母课堂”系列讲座课件,组织学生和家长集中收看;利用网络视频,为留守儿童架设亲情热线,让留守儿童与远隔万水千山的父母“面对面”地倾诉衷肠。县妇联积极争取到由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赞助的“玫瑰书屋”爱心扶持项目,为贯塘乡枫林学校的留守儿童添置了三万余元的新图书、电脑、书桌等设施。三是招募关爱使者。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关爱留守儿童。团县委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顾、学业帮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权益维护等服务。县妇联在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母亲节”之际,在福田铺乡白云学校举行了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见面活动,30名留守儿童代表与县直机关10名“爱心妈妈”结对认亲,“爱心妈妈”们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亲子趣味活动,有的“爱心妈妈”在节假日还将留守儿童带到城里过节,让孩子们享受到浓浓“亲情”。各乡镇也组建了由党员干部、老师、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进行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爱心捐助。四是社会组织介入。今年7月,白果镇树枫村油麻组泉蓉书香苑正式创办,这是一个由私人捐资主导、热心人主动赞助、油麻组乡亲共同参与的可供附近周边少年儿童、中老年人集中学习、阅读、辅导和健康娱乐生活的公益公共平台,现容纳48名留守儿童,配备了3万余元图书,聘请辅导老师施教、励志及开展文体活动,不仅成为容纳留守儿童的场所,还为留守少儿提供“学知识,长身体,优品德,强素质”的成长平台,弥补家教缺失不足,受到当地村民及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4、强化宣传,营造留守儿童关爱氛围。

借助县内电视、报纸、网站等各大媒体大力开展宣传保护儿童的有关法律、法规活动;制作电视短片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纪实报道我县部分困难留守儿童窘迫生活现状。依托媒体优势,全方位展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情况,把关爱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广泛号召、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行列,肩负起呵护祖国未来的责任,通过强化宣传,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与联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上“过软”。 留守儿童问题虽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各级政府还没有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完整政策,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儿童发展规划》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基本方向和保障,但范围过于广泛,分工不细致,实施不到位,各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法规未形成系统性与具体化,在实际操作上仍处在自发阶段,无法根本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与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亟待彻底改变目前人人喊管人人都管,实际上却是管理十分缺位的状况。

2、机制上“缺失”。要解决好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问题,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在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往往临时性关爱活动多,长效机制建立不够,这也是由于目前尚缺乏从上至下的留守儿童工作考核保障机制,没有对应的专项资金,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仅凭地方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组织的介入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疑“杯水车薪”。我县白果镇树枫村“泉蓉书香苑”的创办,开创了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新路子,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托幼、文化补习、暑期托管、文化娱乐等适应农村特点的服务机构,虽然是一种创新模式,但“泉蓉书香苑”仅仅在短短几个月的创办中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资金链的问题,投资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很重要,但坚强的财力后盾更是保障, 如果没有政策体制的支持,这种民间关爱服务机构走得十分艰难,也难以持续发展。

3、资源上“失衡”。主要体现在财政投入及活动场所设施上,农村办学条件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点相对分散、基础设施功能欠缺,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拓展课外活动的条件,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社会公共教育能力低下。薄弱的社会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教育观念,这些因素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更进一步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安全、心理上造成了伤。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体会与思考

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我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也从仅有简单的课余活动场所发展为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和活动室,成为孩子们的开心乐园、家长的放心港湾、政府的关注重点。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重要新课题。

1、制定专门政策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或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建议从上至下建立起多层级责任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舆论宣传等各方面,制定易于操作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将留守儿童的保护制度化、法制化,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和生活等问题制订指导性的政策文件,要求各个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拟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促使学校充分关注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取得实效。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相关法律法规中应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 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 并制定强制措施, 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让“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和家教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2、加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的加入,一方面使政府不再成为实施政策的单一行为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让社会组织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带动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大军中。要加大“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爱心爷爷”等关爱志愿者的招募力度,壮大关爱队伍,强化“爱心家长”队伍培训管理,规范和深化“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政府也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对接、扶持政策,加大对“爱心家长”的宣传表彰力度,提高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创新。通过模式创新,增强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针对留守儿童的校内教育管理,可以倡导各学校每天推迟一小时放学,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挖掘留守儿童的特长,组织他们开展“每天一小时”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针对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管理,可以在各村创办“留守儿童校外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让留守儿童放学、放假离校不离教,离校不离管。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各界资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公益性岗位,聘任专门的志愿辅导员,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家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造成留守儿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以有效减少农民工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现象,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